人们已经使用了至少4000年的玻璃,今天,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玻璃。我想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当然,玻璃是固态的。”可这是真的么?我们不要急于得出结论,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。
“玻璃是液态”这个概念由来已久,它源于人们对古代建筑物的观察,他们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,那就是玻璃的底部要比上面的要厚,因此有人猜测,玻璃实际上是一种很粘稠的液体,而且由于重力的作用,玻璃的底部会变得更厚。
值得指出的是,以上的看法至今仍有很多争论,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,都没有一个有力的证明。但是,总体上,大部分人都相信,在“短短的”时间里,玻璃不会有显著的变化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断定,玻璃是固态的,因为它的确有某种液态的特性。
众所周知,液态水在结冰之后会变为固体,从宏观上讲,在冻结之前,液态水是可以自由活动的,但在冻结之后又会保持一定的形态和体积;从微观上讲,液态水在结冰之前是散乱的,不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,但一旦结冰之后,它们的排列就会变得更加紧密和有序,而且每个原子都会形成一个规整的晶体,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界定出水的固体和液体。
然而这一招在玻璃上却并不奏效,虽然我们的眼睛里也有着固态的特性,但在微观层面上却是另一回事,他们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了一下,发现即便是在固态的情况下,它的原子结构依然是一团乱麻,它的混沌程度与液态无异,而这也就意味着,玻璃是可以自由移动的,只是流得很慢而已。
我们可以看出,玻璃既有固态的特性,又有液态的特性,因此很难界定它究竟是固态的,还是液态的。我们可以把它称为“非晶态固体”,也可以把它称为“高粘性流体”,也可以把它界定为“非固态非液态”的另外一种物质形态。